即時新聞:
地方新聞
分享:     列印此頁
中市人行道傷害國賠案件激增2.6倍議員陳俞融要求市府加速改善人行道安全
2025/02/23

【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台中市政府雖每年都投入資源辦理人行道改善工程,但市議員陳俞融根據最新統計指出,111年至113年間,市民因人行道受傷而提出國家賠償案件總計有31案,其中16案已透過協議完成賠償,但國賠案件有明顯上升趨勢,從112年的3件賠償案激增至113年的8件,上升幅度達2.6倍,陳俞融要求市府應更用心,將人行道打造成順暢、無障礙的通行環境,避免市民再受到無謂的傷害。
議員陳俞融指出,市府雖然宣稱台中市人行道設置標準是依據「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規範辦理,現行人行道與道路面高度差也以15公分以下為主,但實際調查發現,許多既有人行道仍存在高低落差大或鋪面不平整的問題。
陳俞融舉例,崇德路一段人行道經改造後,就出現明顯高低落差情形,一邊人行道緊鄰路口有一個超過17公分的坎,對面人行道卻沒有,同樣一處人行道,竟有兩種標準,行人若跨越馬路到另一端人行道,稍不注意,就會因為這種高低落差而被絆倒,十分危險。
陳俞融表示,根據國賠案件內容,導致市民受傷的主要原因包括人行道鋪面不平整及人行道高低落差過大,這些問題不僅造成通行不平順、不暢通,更嚴重影響行人安全,特別是老人、孕婦及行動不便者更容易因此絆倒受傷。
陳俞融強調,市民只是在人行道上正常行走,卻因為人行設施沒設置好而受到傷害,這完全不符合「人本交通」的理念,每一件國賠案背後,都是一位市民的真實傷害與痛苦,這31件國賠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多市民可能因小傷害而未提出賠償。
陳俞融要求市府應正視這個問題,全面清查台中市人行道現況,特別是高低落差超過規範的路段,同時應增加人行道改善資源,優先處理高風險路段,並加強施工品質監督,確保改善後的人行道符合無障礙設計,為市民提供更安全、更友善的人行環境。

圖說:
圖一:崇德路一段人行道路面邊緣的檻高低落差情形。
圖二:中清路與美德街附近,路面破損且落差大。(議員服務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