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新聞:
關於台灣新聞報

關於台灣新聞報

 

台灣新聞報沿革

 

政治學上的術語:「誰能掌握輿論,就能掌握權力。」,又有一說:「權力的獲得在於服務。」,還有一說:「輿論是政府的明鏡。」等等云云,自從民國38年國民黨轉進台灣後,政權尚未穩定,國民黨有鑒於現實之需要,特責成中央黨部秘書長謝然之先生於38年5月20日在台北設立台灣新生報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台灣新生報,同年6月20日於高雄發行台灣新聞報,以上業務均委託台灣省政府經營,屬省營事業。

省營事業時期,當時從事媒體工作之新聞從業人員,大部份具有公務人員任用資格,其生產成本及薪資均屬政府預算或由黨部專案補助,其收入部分,由於政府資源及政黨資源之充分支持,財物收入不虞匱乏,因而產生鉅額之盈餘,記得台灣新生報有「船期版」廣告,台灣新聞報有分類廣告之「求職版」廣告,簡直是如虎添翼,尤其當時南部地區之流行語:「找頭路,看新聞報」,台灣新聞報同仁,單月領單薪、雙月領雙薪,市場榮景一片,幸福無比,堪稱南部地區第一大報,其他如: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立晚報、民眾日報、台灣時報…等,均無法望其向背,從事台灣新聞報經營之領導人員皆為黨政高層或學驗俱豐之傑出人才,例:謝然之先生、謝東敏先生、石永貴先生、王渭濱先生、顏榮昌先生、趙立年先生等,對台灣新聞報報業發展卓有貢獻。

民國87年,當時擔任總統之李登輝先生有鑒於「管理扁平化」之企業精神,宣佈台灣省組織精減,亦即所謂「精省」,台灣新聞報主管單位由台灣省政府劃歸行政院新聞局主管,因而變成國營事業。精省後,台灣新聞報財務收入日趨減少,而人事及行政費用卻未見減少,由原來賺錢之省營事業,而變成每月賠錢之國營事業。民國89年政黨輪替,由民進黨執政,陳水扁總統有鑒於國營新聞事業虧損情況日趨嚴重,宣佈「民營化」,台灣新聞報商標經公開招標程序,由名客多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經營權。

民國90年1月1日,台灣新聞報由民間公司接手繼續發行報紙,民營後之經營團隊由張瑞德先生擔任董事長兼發行人,蘇進強先生擔任社長,其後,台灣政黨團結聯盟(即台聯黨)成立,蘇社長受邀擔任秘書長,因而懇辭社長職務,張董事長有鑒於蘇進強先生學驗俱優,才華洋溢,雖經再三挽留,惜其辭意甚堅,其「社長」一職保留,用示尊重,而延聘報界精英許瑞弘先生以執行長名義繼續執行社長職務,嗣後,張瑞德先生未曾聘請任何社長,如有自稱台灣新聞報社長者,純屬沐猴而冠,與實際現況未符。

台灣新聞報民營化後,經營團隊雖力圖振作,曾將原有500多名員工精簡為200名員工,仍無法接受現實之嚴酷考驗,張董事長為籌員工薪資,不惜變賣古董及財產,最後卻以積欠員工薪資收場,民國92年張董事長將其發行人名義,交由撰稿人續辦,嗣後,高雄陳家親屬不忍南部第一大報停刊,曾以財力、物力支持,亦不敵殘酷之現實考驗,最後仍以「罷手」收場,然其重視台灣新聞報之精神,頗值吾人敬佩。

台灣新聞報停刊後,曾採授權方式委託新聞媒體公司賡績不定期發行台灣新聞報,期間,曾有極少數不肖及寡廉鮮恥之新聞從業人員假藉台灣新聞報名義招搖撞騙,混吃混喝,甚者,誤導經濟部智財局「鬧雙包」案,幸賴該局明察秋毫,目前「雙包案」已結束,特伸謝忱。

綜觀台灣新聞報之興衰史,就好像人生一般,有順境、有逆竟,雖歷經波濤洶湧,祇要處之泰然,即可化險為夷,漸至佳境,誠所謂「逆增上緣」,凡我台灣新聞報工作人員及有志加入之報界精英共同努力,不要讓台灣新聞報優良的歷史文化傳承停頓,請大家共同寫歷史。

                 

                                     發行人:陳宗義 謹識